幾乎所有的男嬰都會有合并生理性的包皮過長、包皮過長、包莖,我自己定下的包皮環切術的適應癥:
1.生兒期及幼兒期的小兒(出生時 0~3 歲)包皮過長及包莖,無須處理,觀察等待;
2.5 歲以上的小兒包莖,必須手術;
3.包皮過長,能夠外翻至冠狀溝、沒有粘連或少許粘連的小兒,不需要手術;
4.包皮過長、粘連嚴重、包皮勉強能夠外翻露出尿道口,是包皮環切術的絕對手術指征;
5.成年男性,反復的包皮炎、龜頭炎,建議手術。
小兒包皮環切術的年齡,個人認為 5~7 歲最佳,因為小兒基本懂事,能夠配合局部麻醉,最大的好處是,待過了青春期的蓬勃發育時期,發育成熟的陰莖幾乎看不出內外板的色素差異及手術痕跡。
有許多家長,因為小兒包皮下的白色疙瘩來醫院就診,白色疙瘩是俗稱的包皮垢,包皮過長及包莖的原因,小兒排尿時,尿液也滲入包皮與冠狀溝粘連之間的一些小空隙,與包皮內板的皮脂腺發生化學反應,變成了包皮垢,合并異味,長期積存的包皮垢逐漸變成堅硬的塊狀,讓家長誤認為是長了「瘤子」。
新生兒期及幼兒期的小兒(出生時 0~3 歲),這種情況無須處理,待他們 5 歲以后再來醫院由醫生決定治療方式。日復一日的外翻包皮及清洗是一件艱難的任務,手法翻轉及清洗方法不當反而會造成小兒的病情加重,除非是反復合并尿路感染及龜頭炎,行包皮環切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。
包皮過長,可以外翻到接近冠狀溝的小兒,用手法分離粘連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,剝離的時機選擇在小兒 5 歲以后,小兒能夠在家長及醫生的誘導之下接受治療。
最近幾年,包皮上翻及清洗越來越受到泌尿外科和小兒外科醫生的詬病,日復一日的外翻包皮及清洗是一個艱難的任務,手法翻轉及清洗方法不當反而會造成小兒疼痛和抗拒心理,所以,越來越多的醫生反對家長對小兒包皮強行上翻清洗,除非是反復合并尿路感染及龜頭炎,行包皮環切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。
據說美國那邊有個共識:不提倡強制上翻小兒包皮進行清洗,因為會引起疼痛、撕裂、出血,甚至導致瘢痕粘連、疤痕包莖。
這個觀念需要在小兒家長中得到進一步的普及。
包莖,包皮過長、粘連嚴重、包皮勉強能夠外翻露出尿道口,是包皮環切術的手術指征,手術可以達到徹底清除包皮垢及外露龜頭的目的。
業界公認的手術方法有四種:
背側切開包皮環切術;
袖套式包皮環切術;
包皮環套術;
包皮吻合器。
包皮環套術和包皮吻合器是目前最風靡的術式,簡單、省時、省力,各地的醫生按照自己喜歡和熟悉的方式進行包皮環切術。